云南穗花杉

云南穗花杉

云南穗花杉
云南穗花杉,常绿小乔木,高5~12m。叶条形或披针状条形,端直,叶背气孔带淡褐色或淡黄白色,宽度为绿色边2~3倍。雄球花对生成穗状,4~6穗聚生枝顶。种子椭圆形,假种皮红紫色。零星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及贵州西南部。由于森林采伐过度,致使数量明显减少,有灭绝的危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中文学名: 云南穗花杉
拉丁学名: Amentotaxusyunnanensis
界: 植物界
门: 裸子植物门
纲: 松柏纲
目: 红豆杉目
科: 红豆杉科
属: 红豆杉属
分布区域: 云南(文山州)、贵州(兴义)
保护级别: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简介

云南穗花杉
濒危种。云南穗花衫过去仅产云南东南部,最近在毗邻的贵州西南部兴义也已发现。由于森林采伐过度,致使生于林下而有限的云南穗花衫明显减少,有灭绝的危险。
海拔上限(米) 1000
标准出处:《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1992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

形态特征

云南穗花杉(南京大学校庆会报告提纲)图版103
Amentotaxus yunnanensis Li in Journ. Arn. Arb. 33: 197. 1952; 郑万钧等, 中国树木学1: 284.图134 (1-3). 1961; S. Y. Hu in Taiwania 10: 19. 1964; Dallimore and Jackson, rev. Harrison, Handb. Conif. and Ginkgo. ed. 106. 196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334. 图668. 1972.——Amentotaxus argotaenia (Hance) Pilger var. yunnanensis (Li) Keng f. 南京大学1957年校庆会报告提纲2. ——Amentotaxus argotaenia auct. non Pilger; Hu in Bull. Chin. Bot. Soc. 1 (1): 8. 1935;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12. 1937, 不包括图 8, 仅指云南的植物; A. Chev. in Rev. Bot. Appl. Agr: Trop. nos. 269-270-271: 11. 1944.
乔木,高达15米,胸径25厘米;大枝开展,树冠广卵形;小枝向上伸展,微具棱脊,一年生枝绿色或淡绿色,二、三年生枝淡黄色、黄色或淡黄褐色。叶列成两列,条形、椭圆状条形或披针状条形,通常直,稀上部微弯,长3.5-10厘米,稀长达15厘米,宽8-15毫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几无柄,边缘微向下反曲,上面绿色,中脉显著隆起,下面淡绿色,中脉近平或微隆起,中脉带宽1-2毫米,两侧的气孔带干后褐色或淡黄白色,宽3-4毫米,较绿色边带宽1倍或稍宽;萌生枝及幼树之叶的气孔带较窄。雄球花穗常4-6穗,长10-15厘米,雄蕊有4-8(多为6-7)个花药。种子椭圆形,假种皮成熟时红紫色,微被白粉,长2.2-3,厘米,径约1.4厘米,顶端有小尖头露出,基部苞片宿存,背有棱脊,梗较粗,长约1.5厘米,下部扁平,上部扁四棱形。花期4月,种子10月成熟。
产于云南东南部海拔约1000米的石灰岩山地,常组成小片纯林。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马关。
木材纹理均匀,结构细致。可供建筑、家具、农具及雕刻等用材。又可作庭园树。

云南穗花杉
常绿乔木;小枝对生。叶交互对生,二列,条状披针形,直或上部微弯,长3.5-10(-15)厘米,宽8-15毫米,先端钝或渐尖,边缘微反曲,上面中脉隆起,下面中脉两侧的气孔带干后淡褐色或淡黄白色,常较边带宽2-3倍。雄球花排成穗状,常4-6序近顶生,长10-15厘米,每雄蕊有4-8(常6-7)花药。种子单生于当年生枝叶腋或苞腋,下垂,椭圆形,长2.2-2.8厘米,熟时假种皮红紫色,微被白粉;柄下部扁平,上部扁四稜形。产于云南东南部。生于石灰岩山地。种子可榨油;木材供作农具等。 台湾穗花杉A. formosana Li与云南穗花杉相似,但叶较窄(宽5-10毫米),常呈镰状微弯,上部渐窄,先端长渐尖,气孔带白色;雄球花序长不到5厘米,常2-4稀i或[1]5)序生小枝近顶端,种子常呈倒卵状椭圆形。产台湾南部。[2]

分布范围

云南穗花杉
该种仅零星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及贵州局部山地,海拔1000—2100米,越南亦分布。
贵州仅产兴义七舍镇海拔1830—1850米陡峭石灰山地,六枝老王山海拔1750—2100米的高中山地;水城野钟海拔约2000米石灰岩山地极其狭窄的地段。其分布区总面积约15公顷,不足70株。其中兴义舍镇约1公顷31株(包括实生幼苗幼树18株);六枝老王山13公顷30株,水城野钟1公顷3株。

生活习性

零星分布于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分布区受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5--10月为雨
云南穗花杉
季,11--4月为旱季,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雾多,湿度大。土壤为棕色石灰岩土,排水良好。云南穗花衫喜阴湿环境,为森林中、下层成分。
云南穗花杉喜阴湿,在森林中常为中下层林木,如兴义1号样地;海拔1850米,坡向西南,坡度60-90°,上层树种多为栎类(Quercus spp.)覆盖度50%,灌木层多为海桐(Pittosporum spp.)、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覆盖度前种占25%,后者15%;草本层主要为楼梯草(Elatostema spp.)及蕨类植物。样地内仅见13株幼树,和18株不同年龄高5—150厘米的实生苗。
六枝老王山,海拔1750—2126米,年均温度10.5—13℃,土壤为黄棕壤,山坡陡峭,森林保存较好,在1820米以下土层较深厚,肥沃,上层树种为巴东栎(Quercusengleriana)、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建润楠(Machilus oreophilus)、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头状四照花(Cornus capilata)、化香(Platycarya strobiacea)、镰包鹅耳枥(Carpinusfaicatibracteata)、莱木(Cornus macrophylla)等。灌木层主要为方竹(Chimonobambusaspp.),高2-3米,密度很大,致云南穗花杉受到挤压,生长发育不良,自然更新差,多呈灌木状,草本极不发育,仅偶见报春花(Primulaspp.)。由1820米至山顶,土壤逐渐趋于瘠薄,上层林木树高4一5米,主要有红豆杉(Taxus chinensis)、云南穗花杉、菱叶钓樟(Lindera supracostata)、南烛(Lyoniaovatifolia)、嵩明省沽油(Staphyleaforr

云南穗花杉(5张)estii).百合花杜鹃(Rhododendron liliiflorum)等;灌木层方竹逐渐为箭竹(Sinarundinariaspp.)取代,高约1米,其它为异叶梁王茶(Nothopanaxdavidii)、叶下珠(Phyllanthus spp.)、倒心叶珊瑚(Aucubaobcordata)、茵芋(Skimmiareeresiana)等及乔木层种类的幼树。
浅根性树种,根系发达,特别是生长在岩石裸露,土层浅薄植株,其根系延伸范围较大。生长较缓慢,在土壤肥沃、深厚的条件下,5年生树高约1米,反之更慢。
花期4月,雌雄花常不同期成熟,就是雌球花授粉时亦不及时受精,需2-3个月后花粉管才萌发,胚的发育又得经过漫长的冬季,种子第二年5-6月成熟,成熟的种子又有一个休眠期,需到第二年春季才能发芽,这期间极易遭受鸟、鼠害。这些是导致该物种濒危稀少的主要原因。

遗传多样性研究

通过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云南穗花杉(Amentotaxusyunnanensis)4个居群和台湾穗花杉(Amentotaxusformosana)1个居群共10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9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谱带143条,云南穗花杉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79.0%,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
云南穗花杉
0.2718),但云南穗花杉和台湾穗花杉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均较低(P为18.0%、6.9%;He为0.0688、0.0198),云南穗花杉居群间遗传分化强烈(AMOVA,Gsr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611,0.7503和0.7526)。
据推测,第四纪冰川引起的瓶颈效应,小规模居群引起的遗传漂变及幼苗成活率低等因素都加剧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建议对所研究的云南穗花杉全部居群予以保护,特别是对云南西畴和贵州兴义市七舍两个具有相对较高遗传多样性的居群应该优先建立就地保护点,以达到最大限度保存云南穗花杉遗传多样性的目的。

保护价值和措施

保护价值:为分布狭窄的稀有种,对保存物种和研究穗花衫属分类、分布等有一定意义。
保护措施:云南西畴县小桥沟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应将云南穗花衫列入保护对象或引入栽培,并进行采种育苗造林,以扩大森林面积。

栽培要点

到目前为止,未见对云南穗花杉人工驯化及引种栽培的报道,尚需进行深入研究,用种子育苗,亦可扦插繁殖,待种子成熟采收后,用清水洗净红色假种皮,晾干后沙藏至第二年春播,幼苗需遮荫,当苗高30-50厘米后可出圃栽植。
同属物种

穗花杉
穗花杉特产于中国亚热带中西部地区,多分布在低山阴湿沟谷林中,零散稀少,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穗花杉生长缓慢,木材材质细密,为优质工艺用材。穗花杉穗状球花集生,种籽大,假种皮鲜红,长梗悬垂,极为艳丽,是珍贵的观赏树种。江西官山海拔400——500米的沟谷溪边有穗花杉自然林200余亩,树高10米左右,胸围40——60厘米,根据年轮实测,树龄多在150——200年。
江西古树穗花杉
古树,一般指生长年代久远,苍劲古老(《江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定义的古树是树龄100年以上的“寿星”)的树木和树木群。古树经历了地质、气候变迁的沧桑,顽强地适应、繁衍到现代,生动地记录了大自然的变迁过程,揭示了植物种属兴衰演变的历史过程。古树是自然历史长期孕育的产物,是自然历史演变过程的“见证者”,也是活生生的无法“复制”的自然历史文物。江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古树资源非常丰富、古老,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千年古树。
台湾穗花杉
台湾特有种,穗花杉属常绿小乔木。高可达十公尺,胸高直径三十公分,可达三十六公分。叶呈镰刀状,长五至八.五公分,表面深绿色且具光泽,里面具二道白色气孔带,叶缘反卷。雌雄异株,雄花序呈穗状,故名穗花杉,三至五穗生长于小枝顶端; 雌花单生于叶腋,一芽四至六朵。种实椭圆形,核果状,腋生,长柄,成熟时呈暗紫色。为古老的残遗植物,仅产台湾南部屏东县里龙山和台东县大武,生于海拔850-1000米的山地林中。与穗花杉的区别在于白色气孔带较绿色边带宽2-3倍,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雄球花穗长不及5厘米。
短叶穗花杉
贵州省特有树种,为穗花杉一新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裂成片状脱落;小枝对生或近对生,圆或近方形,一年生枝绿色,二、三年生枝黄绿色、黄色或淡黄红色;冬芽无树脂道,芽鳞交互对生,宿存于小枝基部。叶对生,排成2列,具短柄,条状披针形,厚革质,直或微弯镰状,长2-3.7厘米,宽5-7毫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微反卷,上面深绿色,中脉隆起,下面有两条与绿色边带等宽或近等宽的粉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雄球花交互对生,排成穗状,通常2-4(稀1或5-6)穗生于小枝顶端,长仅1.5-5.5厘米,每雄花具2-5(多为3)花药;雌球花生于当年生枝的叶腋或茎腋,梗较长,有6-10对交互对生的苞片,胚珠单生。种子翌年成熟,下垂,椭圆形,被囊状假种皮所包,长约1.9厘米,直径1厘米,先端具极短尖头,成熟时假种皮鲜红色,基部具宿存的苞片,种梗长1-1.4厘米,扁四棱形。